剑龙是鸟臀目装甲亚目剑龙下目剑龙科剑龙属的动物,也叫骨板龙。因身上大大的剑板以及尾巴上尖尖的尾刺而得名。
剑龙身长大约7-9米,身高2.35米至3.5米,体重2至4吨,整个身躯如同大象。巨大的剑龙头部非常小,脑容量比小狗还小,甚至只有一个核桃般大小,科学家认为它是恐龙家族中最笨的恐龙。剑龙长着个像鸟一样的尖喙,喙里没有牙齿,但嘴里的两侧有些小牙。它最著名,也最受喜爱的是大型、骨质的板片,共17块分布在背脊以及尾部四个钉状脊,这些刺有4英尺长。剑龙是完全用四足行走的恐龙,前肢短,后肢较长,前腿有五个脚趾,而后腿有三个脚趾,整个身体就像拱起的一座小山。它的后脚比前脚更长也更强壮,使姿态变得前低后高。它们的尾部明显高于地面许多,而头部则相对较为贴近地面,能够离地不超过1公尺。最初,科学家们估计这些骨板是像护盖一样平铺在恐龙身上的,后来,经过仔细的研究,最终确定骨板是竖立的。当气温降低时,剑龙就会张开骨板,吸收阳光的热量,气温升高时,又会将骨板转一下,利用凉风散热。
剑龙分布于中国、美国、英国,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至白垩纪早期。它们可能是群居生活的,是一种植食性恐龙,古生物学家认为它们所吃的食物包括了苔藓、蕨类、木贼、苏铁、松柏及一些果实。同时由于缺乏咀嚼能力,因此它们也会吞下胃石,以帮助肠胃处理食物,这种行为也出现在现代鸟类及鳄鱼当中。剑龙并不像现代草食性哺乳类一样以地面上低矮的禾本科植物(草)为食,因为这类植物是在白垩纪晚期才演化出来,那时剑龙早已灭绝许久。
世界上的古生物学家对剑龙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,期间人们发现的剑龙化石大多支离破碎。1886年,一具完美的剑龙头骨骨架化石,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被发现。此后,剑龙完整的骨架一直没有“浮出水面”。1980年,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发现了一种名叫“太白华阳龙”的剑龙,除几具骨架外,还包括两个完好的头骨。华阳龙的问世,意义深远。剑龙的化石在欧洲、北美、东非及亚洲都有发现。其中以亚洲发现最多,可视为其发祥地。而亚洲的剑龙大部分发现于我国,迄今已发现9个不同种类,占世界已知总数的一半,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剑龙类化石蕴藏最丰富的国家,并代表了5个不同演化阶段的剑龙化石,尤其是早、中侏罗世原始类型在我国的发现,更为东亚是剑龙类的发祥地和最主要的演化中心的理论,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据。
注:文章部分内容摘自网络,图片来源于网络。
作者:赵俊博
编辑:赵俊博
审核:王 丹